Expert opinion
專家論點
張貼日期
2018.11.01淺談生技醫療產業新趨勢
在一般民眾的過去認知中,生物科技多半存在於醫藥領域,但其實因應大眾需求,加上科技的發展與突破,近年來早已延伸到農業、工業、環境等許多與民生福祉相關之經濟領域。我們來看幾個數字:儘管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趨緩,但藥品市場銷售額仍有1.135兆美元,比2016年成長2.76%;此外,目前全球醫材市場規模達到3,598億美元,預估至2020年複合成長率為5.7%,由此可見生技醫療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,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國內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概況
產業脫離不了政策的影響,所以我們在談趨勢前,要先來看看目前的政策方向。目前我國正推動「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」,透過「連結在地、連結國際、連結未來」三大主軸,利用「完善生態體系、整合創新聚落、連結國際市場資源、推動特色重點產業」等四大行動方案,藉以帶動我國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;而想要了解更多政策,各位也可以參考經濟部發行的「2018生技產業白皮書」,內容包含了介紹全球及我國生技產業發展概況、生技產業政策執行,如研發、產業化推動、臨床與田間實驗、法規、國際合作、投資、人才培育、創業育成、產業聚落等資訊,以及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策略與展望,可以幫助各位更了解我國生醫產業的整體輪廓。
2017年我國生技產業營業額已達新台幣3,250億元,比2016年成長3%。其中的醫療器材產業年營業額達1,463億元,主力項目如隱形眼鏡和血糖試片在銷售額持續增加,是醫療器材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產業之一;而應用生技產業包含農業、特化、食品、環境及生技服務業,近年來成功拓展國內外市場,加上再生醫學與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,2017年營業額已達986億元,超過製藥產業,成為我國生技產業成長最快速之次產業。製藥產業亦隨著西藥製劑出口成長及原料藥的削價競爭趨緩,逐漸恢復成長的動能。
當前生技醫療產業的熱門議題
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整理的「2016 全球生技產業發展趨勢」,其中提到生技產業正面臨「醫藥品質要求益高」、「新藥開發受限高成本而進展緩慢、學名藥成長性高但競爭越來越激烈」等兩大挑戰,另外也有六大趨勢正逐漸形成:(1)大數據加持,精準醫療成發展核心;(2)免疫療法研究熱潮持續升溫;(3)再生醫學方興未艾;(4)生物製劑前景看好; (5)行動醫療(mHealth)時代來臨;(6)新興市場成為市場成長動力。面臨著兩大挑戰、六大趨勢,全球各國莫不嚴陣以待,我們可以就近從日本生技醫療產業大廠的佈局作為參考:依據「基因線上 」報導,日本近年新藥開發的走向,與往年強調基礎研究、技術、和治療機轉的模式已完全不同。2017年熱點是資訊共享、研發/製造委外、和追求國際成長,不再侷限於國內發展。日本生醫產業在2017年上半年已支出將近100億美元進行九大國際併購案,與台灣生技產業的總營業額接近,包含武田藥品以52億美元併購美國Ariad Pharmaceuticals及日本Konica Minolta以10億美元併購美國Ambry Genetics,其規模和企圖心相當驚人。此外,不難發現遺傳醫學將成為日本生技產業的主力事業之一,如RNA療法的開發、和新一代基因定序及檢測,包括「原位診斷」(in situ diagnostics),即利用對癌症基因突變的認知和特殊螢光分子,加上強大的造影技術,不須動刀切片即可分析癌症組織的類型和具有之突變。
因應社會環境、與時俱進的法規調整
我們一樣先從鄰近的日本來觀察,日本企業對遺傳醫學的興趣絕非偶然,其一是基於日本在幹細胞研究的既有優勢 ,加上2015年日本國會通過藥事法的重大修正案,讓再生醫療產品於通過第一期或第二期臨床試驗後,就有機會獲得有條件核准上市。再生醫療產品的範疇包含細胞療法、基因療法和組織工程相關產品,而日本這項藥事法修正案,同時為這些產品開啟一條合規路線、和一個龐大的市場,申請流程和要件都更為淺顯易懂,讓這個「全球第一大人口老化國家」和「第二大醫療市場」瞬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。
而我國亦已擬定「基因改造實驗管理條例」(草案),2017年並修訂「科學技術基本法」,放寬公立學校及研究機構可彈性運用研發成果收入、研究人員及兼任行政職之教師兼職規定及相關子法之修正。又更加完善國內藥品管理制度,積極推動「醫療器材管理法」,以與國際接軌。
企業育才、留才的理念與決心
除了看市場和商機所形成的優勢、以及法規的協助之外,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留才、育才的努力,奠定其近年來生技產業的發展和轉變的基礎。一項在2016年度,針對「平均薪資最高的前20名」日本上市生醫企業分析報告顯示,近期在開發遺傳醫學等新領域,以及海外購併最積極的企業,如第一三共、武田藥品、中外製藥等,職員平均年齡都偏低且年資長,而留才與平均薪資高低似無決定性關聯。有日本分子生物學之父尊稱的新井賢一教授 表示,現在日本生技產業有野心的企業,宛如1960-1970年代的日本電子巨頭,許多職員自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,就進入公司長期磨練、累積經驗並逐步升任要職,而年齡尚屬中生代之40-45歲,不僅有願景、還保有衝勁,這些中生代人才的未來表現確實令人期待。
導入資訊科技進行應用
而此同時,資訊革命也帶動了未來的策略性科技發展,據「天下雜誌」報導,美國從事信息研究與諮詢的顧能(Gartner)公司副總裁西爾利(D. Cearley),將其趨勢分為三大類:(1)智慧(Intelligent)包括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,智慧應用程式,智慧物件(能按固定的程式模型執行任務;以及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,學習做更進階的行為);(2)數位(Digital)包括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,數位分身(某種實體物品或系統的動態軟體模式,藉由感應器蒐集的資料,來偵測狀態、回應變化、改善操作及增加價值), 區塊鏈(Blockchain,如供應鏈,將可能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的運作模式);(3)網格(Mesh,是指由人、流程、物件、服務所組成的智慧數位生態系)包括對話式系統,網狀應用程式和服務架構,數位科技平台(含資訊系統、客戶體驗、資訊蒐集和分析、物聯網及商業生態體系),適應性安全架構。此類全球化進展將對未來生技醫藥商業模式、醫療器材研發及數位醫療及資訊系統產生革命性的衝擊。
我國2018年「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」,業已於9月4日至6日舉行,會中就科技(如免疫療法、基因療法、基因編輯、CAR-T療法、和細胞療法)、法規、市場、交易等層面作了全球趨勢綜覽,並以「聚焦生醫新智慧,共創產業新格局」為主軸, 在「我國生醫產業創新格局」﹑「發展產業生態鏈,建構友善法規環境」﹑「善用招商引資策略,加速新創動能」﹑「培育跨領域人才,引領科技整合」四大議題作重點討論,做出重要觀察﹑建議及結論,形成具體施政參考,以加速我國生醫產業之蓬勃發展。與會專家尤其認為應善用臺灣資通訊產業能量優勢,結構化數位醫療資料平台與國際同步,帶動藥品、醫材、健康福祉及精準醫療等生醫領域發展,並鼓勵發展數位醫療,以提升臺灣生醫/數位醫療產業之國際競爭力。雖然目前台灣生醫產業困境仍不脫已建議多年的法規鬆綁﹑資源整合﹑人才培育及資金動能等方面,但與會專家多數對其整體狀況已有「動起來了」、「更上層樓」之感覺。
台灣素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搖籃,在此新時代變遷之際,若能掌握其脈動與利基,尤其在現在已有之生技醫藥﹑電子資訊與機械化工領域之基礎上持續深耕,並做跨領域之慎重選題、產學研合作研發、以及建立創新商業模式,未來產業經濟之發展必仍大有可期。
本文為修訂版本,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 張正,初稿曾分上、下兩篇於2017年11月4日及11日發表於工商時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