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Expert opinion

專家論點

張貼日期

2025.10.29

企業參展實戰手冊:如何化解挑戰並放大國際展效益

照片:楊富翔
楊富翔

策略夥伴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

經歷
  • 專長:
  • 新客戶和新市場開發、行銷策略、策略規劃和客戶關係管理
  • 學歷:
  •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
  • 經歷:
  • 佳楠精密總經理特別助理、麗豐實業國外業務經理、華廣生技總經理特助和資深經理、廣泰金屬總經理特助

自2010年起,我持續參加各大國際展覽,並透過與眾多企業夥伴的交流與觀察,歸納出企業在參展過程中常見的痛點如下:

一、前期規劃痛點

  1. 預算不足或配置不均:展覽費用高昂,包括攤位租金、設計搭建、運輸、差旅、宣傳物料,很容易超支。
  2. 展覽選擇困難:國際展覽數量龐大,如何選擇與產品定位、客戶群吻合的展會是一大挑戰。
  3. 曝光不足:競爭者眾多,如果缺乏展前宣傳,攤位可能乏人問津。
  4. 內容行銷的戰略和戰術執行力不足

二、行銷與客戶開發痛點

  1. 潛在買家難篩選:展會人流量大,但未必都是高潛力客戶,如何快速判斷並建立有效商機是一大挑戰。
  2. 語言與文化隔閡:銷售團隊可能無法流暢與不同國家的買家洽談,導致機會流失。

三、團隊與管理痛點

  1. 人力調度不均:人員長途出差,容易疲憊,服務品質下降。
  2. 培訓不足:現場團隊若缺乏展會應對技巧(如快速抓住客戶需求),會影響轉換率。

四、展後跟進痛點

  1. 客戶名單管理混亂:收集了許多名片與聯絡資訊,但缺乏系統化整理,後續追蹤困難。
  2. 商機流失:沒有即時跟進,客戶可能很快被競爭者搶走。
  3. ROI 難以衡量:很難準確評估展會投入與產出,造成內部質疑參展效益。

針對以上四大痛點,我提供的解決方法如下

  • 前期規劃
  1. 市場拓展策略與參展企劃具有一致性
  2. 制定參展預算表(攤位、設計、物流、人員、行銷、雜費)
  3. 建立展會評估矩陣:依照目標市場、買家群體、歷屆成效來篩選展覽。可以參考以下的連結:

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/海外參展決策輔助平台
Trade Shows, Exhibitions, Conferences & Business Events Worldwide
Trade Show News Network (TSNN) 
經濟部補助公司或商號參展專案辦公室
 

  • 行銷與客戶開發
  1. 展前透過電子邀請函、社群宣傳(例如LinkedIn)、展會平台媒合,鎖定買家。
  2. 企劃快速客戶篩選表(例如 A/B/C 級,依潛力和決策權分類)。
  3. 建議展前三個月,開始進行潛在客戶開發,並下載參展商清單
  4. 同步進行集客式行銷(網站SEO、短影音或設計Landing Pages等)和主動式行銷(付費廣告、新聞稿、email或社群開發等)
  • 團隊與管理
  1. 採取輪班制度,避免團隊過度疲勞。
  2. 展前進行模擬演練(如何開場、如何引導洽談、如何收集名片和如何填寫訪客紀錄表)
  • 展後跟進
  1. 建立CRM系統或Excel客戶清單,分類並註明洽談重點。
  2. 設置展後7天黃金跟進機制(郵件/視訊會議/報價單)。
  3. 設定KPI指標(名片數量、有效客戶比例、成交率、預估營收),來衡量展會投資效益。

總結來說,廠商在參加國際展覽時,往往會遇到 前期準備不足、跨國溝通不暢、資源配置失衡,以及展後追蹤不力 等挑戰。

但只要能 精準規劃、有效執行並落實對應的解決方案,這些痛點都能逐步化解。如此一來,不僅能讓參展過程更順暢,更能 放大參展效益,創造超乎預期的成果。

2025生技海外市場開發實戰工作坊-國際市場拓展與客戶鏈結

回頂端按鈕